开学季期间,为切实提升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与自防自救能力,有效预防和遏制校园火灾事故,晋城市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联动教育、应急管理等部门,持续深入辖区中小学及职业院校,开展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“开学第一课”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。支队以“全覆盖、重实效、强互动”为原则,推动消防知识进校园、进课堂,为新学期校园安全保驾护航。
聚焦“理论+实践”双融合
打造沉浸式体验课堂
——城区
城区大队联合城区应急管理局、教育局走进星河学校,阶梯教室内,宣传人员用案例讲解火警拨打、逃生自救等知识,有奖问答环节让学生在竞答中巩固所学;户外体验环节更将活动推向高潮,消防员详细介绍消防车性能与特种装备用途,指导学生穿戴消防头盔、战斗服,零距离感受消防“神器”;疏散逃生帐篷模拟黑暗烟雾环境,学生在引导下弯腰低姿、湿毛巾捂口鼻完成“逃生”,切实提升实战能力。
展开剩余88%聚焦职业院校特点强化
教师“安全引路人”角色
——泽州
泽州大队走进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,针对校园人员密集、实验室风险高等特点,用火灾案例图片与视频,让教师深刻认识消防安全重要性。培训围绕电器火灾预防、易燃易爆物品管理、消防器材使用、疏散逃生组织等核心内容展开,详细讲解灭火器、室内消火栓、防烟面罩的操作方法,帮助教师系统掌握应急处置技能,为学生树立安全榜样。
打造“请进来+走出去”
双向模式,实现教育升级
——阳城
“请进来”环节,阳城大队走进阳城县第六小学,“蓝老师”用幽默语言、动画短片讲解防火、报警、逃生知识,灭火器实操体验让学生亲手掌握技能;“走出去”环节,邀请学生走进消防科普教育基地,参观消防车辆装备、体验VR火灾隐患排查、模拟厨房隐患查找,在亲眼见、亲手触、亲身体验中,完成从“听到”到“做到”的认知飞跃,筑牢安全屏障。
创新“课堂+实地”双场景
教学,让知识“落地”
——沁水
沁水大队深入定都小学,集中培训环节结合案例讲解校园火灾起因、初期扑救方法,现场演示过滤式自救呼吸器“开、拔、套、拉”四步操作;“移动课堂”环节,宣传员带领学生走进教学楼楼梯间,实地认知疏散指示标志,通过“看、听、问”结合,确保学生紧急时刻能读懂“安全指引”;班级内开展小型疏散演练,以老师口令为信号,指导学生快速撤离,强化“小空间、快反应”应急意识。
以“实验+模拟”破题
增强安全警示效果
——陵川
陵川大队走进城东明德小学,以燃烧实验拉开活动序幕——现场演示涂改液、指甲油等易燃物燃烧过程,直观揭示教室隐藏隐患。宣传员结合PPT与案例讲解火灾危害、报火警知识,互动问答环节中,学生踊跃抢答逃生技巧;借助多功能消防实验模拟屋,演示铁栅栏安装、疏散通道占用的严重后果,手把手教学“低姿弯腰捂口鼻”逃生要领,让安全意识深植学生心中。
针对教职工群体
强化“责任与技能”双提升
——开发区
开发区大队走进东南新区学校,“蓝老师”开训即强调消防安全是教育教学的“生命线”,要求教职工将知识转化为护校行动。培训结合典型校园火灾案例,分析火灾成因与后果,明确教职工消防安全法律责任与管理职责,重点讲解教室、实验室隐患排查要点;现场演示灭火器操作方法,强调“黄金扑救期”重要性,系统指导应急疏散组织技巧,推动“人人都是安全员”理念落地。
以“趣味化教学”为特色
让消防知识“活”起来
——北石店
北石店大队宣传人员化身“蓝老师”,结合校园火灾特点,通过PPT深入浅出讲解火灾分类、报警方法、逃生要点等常识,重点教授消防安全标识辨识与消防器材使用技巧。活动中,“你问我答”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,消防安全趣味抢答游戏让知识在轻松氛围中入脑入心;最后,大队带领学生学习《消防手势舞》,以生动形式帮助学生牢记安全要点,为校园注入“安全力量”。
此次“开学第一课”系列活动,是晋城市消防救援支队深化“平安校园”建设的重要举措。支队通过差异化、特色化的活动设计,打破传统宣传模式,让消防知识从“被动听”变为“主动学”,有效提升了师生消防安全素质。下一步,支队将持续优化宣传形式,扩大教育覆盖面,通过定期开展疏散演练、消防体验、专题讲座等活动,推动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常态化、长效化,切实筑牢校园消防安全“防火墙”。
责编:韩雅男| 校稿:曹梦露 | 审核:师方亮
发布于:北京市配资指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