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三里屯地库停满坦克300,玩了20年牧马人的老炮指着它骂:这TM还算越野车?
上周末在阿拉善碰到个场面,挺有意思。一台坦克300刚爬完沙坡停在营地,车主是个姑娘,穿着冲锋衣蹲那儿洗车。旁边几个开牧马人的老哥凑过去,围着车转了两圈,其中一个摸着下巴说:“这玩意儿三把锁、大梁、分动箱都有,但你开起来跟汉兰达似的,关上窗户连胎噪都听不见。”姑娘头也不抬:“那不挺好,我平时还得上班呢。”老哥愣了半天,最后憋出一句:“行吧,反正现在越野门槛是真低了。”
这对话基本概括了坦克300这三年的处境。它从2020年底上市到现在,每年稳定卖出10万台往上,去年最高峰突破过12万。关键是买它的人里,女性占了三成多,一线城市用户占四成。你现在去上海新天地的地下停车场转转,见到坦克300的概率可能比在腾格里沙漠还高。
那层“伪越野”的争议,其实藏着更深的东西
非承载式车身这点没得说,梯形车架该硬的地方确实硬。有测试数据显示,40公里时速过炮弹坑的时候,车身应力大概是承载式SUV的三分之一。前后桥电控差速锁加中央机械锁,这套配置在20万级别算厚道了。
我自己带它跑过几次场地,45度泥坡配合交叉轴,开启三把锁之后爬上去不算费劲。但你要指望它像普拉多那样“开不坏”,可能得再等几年看看。那台E20CB的2.0T发动机虽然在哈弗H9上装了上百万台,但坦克300整备质量快2吨了,非承载车身重心又高,上了高速120往上,方向盘多少有点虚位。这不是调校的事儿,是结构决定的。
有个细节挺能说明长城的思路。他们没在纯粹越野能力上死磕到底,反而花了不少功夫在NVH上——双层玻璃、三层密封条、车身36个地方注蜡。关上车门之后,60公里时速车内噪音大概58分贝,基本听不到胎噪。开过牧马人的人都懂这个反差意味着什么。
12.3英寸的屏幕,成了越野圈吵得最凶的配置
越野老炮对坦克300另一个意见大的地方,是那套双联屏和一堆辅助驾驶功能。“爬山涉水还要什么智能座舱?”但实际情况是,85%的用户经常用语音控制,70%会在高速上开ACC。
道理挺简单——多数人买坦克300,不是为了天天豁沙漠。周一到周五市区代步,周末去趟郊区越野公园,偶尔跑次长途。这种用法下,语音控制空调、360影像会车,确实比机械旋钮顺手。尤其女性用户,对这些配置的依赖明显更重。
二手车市场最说明问题。坦克300三年车龄保值率能到70%往上,比汉兰达还高两个点。21万多买的车,开三年能卖16、17万。这个数字摆在那儿,比什么情怀都管用。
油耗这事儿,账得明着算
官方给的WLTC数据是9.5升,但实际差别挺大。市区拥堵路况可能11升打底,高速匀速能压到8升多。要是去越野开4L模式,那就别看油表了,15升起步很正常。
不过横着比的话,这个数字在同级别里不算难看。接近2吨的车重加四驱系统,想省油本来就不现实。况且装了大尺寸AT胎、升高底盘之后,油耗肯定还得往上走。能接受这车的人,大概率不会太计较这一两升的差别。
改装生态这步棋,长城算是走对了
坦克300聪明的地方,可能是那个“坦克学院”。官方预留了绞盘位、车顶静载荷,还跟ARB、WARN这些改装品牌合作推认证配件,重点是不脱保。传统车企基本都是“一改就脱保”,这门槛直接把大批人挡在外面。
花两万块换套AT胎、升高套件、护板,就能应付国内绝大部分非专业越野路线。这个成本比牧马人省了一半不止,对新手来说门槛低多了。去年坦克改装件销售额据说过了5个亿,这已经不只是卖车,算是在搭生态圈了。
说白了,坦克300的“不够纯粹”反而成了它的卖点。它不是给职业越野玩家准备的,而是给那些想要硬派外表、又离不开城市舒适度的人准备的。这个市场以前没人好好做,或者说没人想明白该怎么做。
那些说它“不够硬”的人,大概也得承认一点:这可能是普通人离真正越野最近的一次机会。门槛低了,玩的人自然就多了。至于它能不能成为下一个普拉多级别的传奇,时间会说话。
配资指数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